
睢縣尚屯鎮梁莊村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
2019年5月26日,在河南省睢縣城關鎮周莊村周仁治的大棚里,在此幫扶的該鎮黨委書記李紅星已經濕透衣衫。他說:“時間不等人啊,現在氣溫高,周仁治都70歲的人了,他的技術和體力都跟不上,所以我時常都要到大棚里轉一圈,幫助他加強管理,不然會因為技術管理不到位造成減收。”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睢縣,脫貧摘帽“勁不歇”。周四幫扶日、“三·五”基層工作日,睢縣縣鄉正職干部都要進村入戶、蹲點調研幫扶,這是工作要求,也是脫貧攻堅幾年來養成的工作習慣。貧困縣摘帽了,摘帽不摘幫扶,五級網格化管理組織人員不撤、任務不變。
孫聚寨鄉代集村是中儲糧河南省分公司的幫扶點,駐村第一書記仲維平說,他們在謀劃村產業發展規劃時,便避開“短期”項目,結合貧困戶意愿和能力制定了一、二、三分步走的長期發展規劃,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今年是二期產業,流轉土地60余畝,建設育苗溫室大棚2座、塑料大棚40座,進行特色品種西瓜種植。在貧困戶代學興的瓜棚里,老代風趣地說:“我這是懶漢種瓜,合作社建好大棚,工作隊幫助銷售,俺只要種好就穩收了。”
河堤鄉韓營村在睢縣、寧陵和柘城三縣交界處,過去村窮人心散。脫貧攻堅三年后,如今的韓營村大變樣:道路潔凈,綠樹成行,文化墻替代了殘垣斷壁,樓房庭院花開四季。
“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我承包了十幾畝煙田,媳婦在村里廠子打工掙錢,現在脫貧了,俺也想把家里的院子修得像花園一樣,美滋滋地生活。”在孫聚寨鄉劉六村一處正在整修的院子里,村民王友生說。
前不久,睢縣縣委書記吳海燕率領40余人的鄉村振興考察團到浙江省安吉縣、桐鄉市、余姚市等地,就如何在加快發展的進程中讓鄉村振興戰略在睢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問計取經、拓寬思路、以學促干。
人居環境改善工作在睢縣鋪開,全縣545個行政村1171個自然村集中開展,全縣投入資金1.1億元對118個貧困村重點整治。通過整治,把已經脫貧出列的村打造成美麗鄉村示范村,把已脫貧村民的村舍建成美麗生態宜居地。通過人居工程建設,提升脫貧質量,推動鄉村振興引擎。
該縣還積極推進“訂單農業”“創匯農業”“無公害農業”,培育鄉村旅游亮點。白廟鄉土樓繪畫村、潮莊蘆筍小鎮等20多個特色村鎮,以及4個精品特色產業帶、14個特色產業示范點、30個綠色生態農業基地接連建成,一批“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農業產業化集群和休閑觀光農業品牌相繼涌現。

航拍睢縣潮莊鎮胡寺新村。
編 后:以鄉村振興成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019年5月初,商丘市六縣全部通過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是經過了三年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后,我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可喜可賀!
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廣大脫貧縣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一個新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縣摘帽后,也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要繼續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因此,脫貧摘帽后,廣大黨員干部應當與脫貧摘帽的群眾一道,站在新起點,把心思和氣力放在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謀求更大更好發展,使群眾的生活越來越美好。這既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更是政府和扶貧干部的應有擔當。
以鄉村振興成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睢縣脫貧摘帽“勁不歇”的做法值得點贊。要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不摘”重要要求,堅持思想不松、力度不減、政策不變,筑牢扶貧產業基礎,堅持完善幫扶政策,夯實“兩不愁三保障”,確保脫貧成效可持續、鄉村振興經得住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