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值盛夏,正是葡萄豐收的季節。在西陵寺鎮榆廂林場內的大地生態采摘葡萄園里,上百畝葡萄相繼成熟,水靈飽滿,清甜誘人,吸引眾多游客慕名而來采摘。人們在感受休閑時光的同時,也體驗著秀美鄉村的田園樂趣。
市民蘇慧在周末帶著家人來到這里,經過一陣體驗后,家人和孩子樂呵呵地拎著兩筐心怡的葡萄走出棚室,經過稱重、裝箱、交錢,一家人滿載著勝利的果實其樂融融。
走進葡萄園,碧葉疊嶂,葡香滿園。在充足的日照和農戶的悉心養護下,一串串沉甸甸、顆粒飽滿、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樹藤。成排的葡萄架前,游客們迫不及待地摘下一顆熟透的葡萄,顧不上清洗就送入口中,在品嘗到鮮甜可口、果味濃郁后,紛紛拿起剪子、拎著小筐,盡情的體驗采摘樂趣。

“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榆廂林場的葡萄熟了,感覺很不錯,剛好小朋友也放暑假,就過來體驗一下。”市民劉彩云帶著兒子一邊采摘品嘗,一邊笑著說。
“以前吃的葡萄,都是從市場買回來的。今天和家人一起來葡萄園親手采摘,感覺特別甜。”游客崔女士的臉上樂開了花。

在葡萄園里,園主朱新力正忙著指導游客如何采摘,工人們則忙著除草、采摘葡萄,看著葡萄架上掛滿的葡萄,豐收的喜悅洋溢在他們的臉上。
長期以來,朱新力一直在外地務工。2018年,偶然的機會去外地旅游,參觀一處葡萄種植基地,目睹葡萄種植的廣闊前景,就萌生了種植葡萄創業的想法。隨后,他又實地考察了幾處葡萄園的效益,并深入到江蘇張家港科研所學習先進的葡萄種植和管理技術。2019年,他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村里一塊土地,建起了56棟大棚,開啟了他的葡萄種植致富之路。
“為了保證葡萄的香甜爽口,我堅持讓葡萄自然成熟,并且使用有機肥,不打催熟劑、除草劑,每一株葡萄樹只保留五六串果子,果子吃起來口感、味道更好。” 朱新力介紹,葡萄種植效益高,他專門挑選了適應性強,抗病、抗寒性能好的“古木拉多、早夏無核、夏黑、陽光玫瑰”等30個優質品種。

育出了好品種后,種植時還要精心呵護。一串新品種葡萄的誕生,是朱新力無數次費盡心思的“折騰”。他從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凡事親力親為,把每個流程、每個細節都一 一記錄下來,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種植“葡萄經”。
目前,朱新力的葡萄園已先后投入260余萬元,在占地6萬平方米的棚室內,種植葡萄2萬余株,盛果期畝產2000公斤葡萄,在每年的5月中旬到10月中旬進入采摘期,可獲經濟效益達180余萬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由于管護需要大量人手,他的葡萄園還帶動了村里群眾就業。平時合作社里有80余人,主要負責剪枝、施肥、疏果、補種套袋、綁枝、除草等工作。到了采摘的時候,每天需要工人30人左右。來自榆廂南村的村民楊玉濤在采摘園務工,正在采摘葡萄的他高興地說:“采摘園農忙時候,俺們都在這里務工,離家近可以照顧家里,每天還能掙80元錢,心里很知足 。”
經過數年的發展,如今,朱新力的葡萄采摘園已進入豐產期,經濟效益可觀。下一步,他將立足現有產業,發展高鈣果和農家樂餐飲等行業,積極探索電商、微信等銷售模式,進一步提升銷售量,擴大產值。微風吹拂葡萄飄香,陽光下田園更美。
微風吹葡萄飄香,陽光下田園更美。游客崔雯雅品嘗著“初似琉璃,終成瑪瑙”的紫葡萄,不禁吟頌起“蒼藤蔓架覆前檐,滿綴明珠絡索園”的詩句,感慨道:“遠離城市喧囂,身處鄉村田間,久違的鄉村記憶和大自然風光讓人驚喜不已。”
|